「錢錢沒有不見!只是變成了我喜歡的樣子。」

想必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,這是近年來討論到一個現象時最常被提起的句子,而這個現象就是—「精緻窮」。

 

 

 

 

「精緻窮」與之前流行的「小確幸」類似,兩者都會出現追求當下、及時享樂的行為。但與小確幸不同的是,精緻窮更是指那些收入不高卻高物慾的族群,賺的錢明顯跟不上花的速度,即使如此仍會為了維持精緻生活而導致入不敷出。

 

 

◎「精緻窮」的特徵?

 

 

 

 

「月底沒錢了但還是要喝星巴克!」、「不是Gucci我不用!」等重度品牌迷思,和再窮也要買奢侈品的行為,被視為精緻窮的特徵,其他還有:

 

1.儲蓄理財以後再說,及時行樂。

 

2.購物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想要。

 

3.時間這麼寶貴,當然要用錢買。(習慣叫外送、搭計程車)

 

4.我難過花錢,我開心更要花錢。(為購物行為找理由)

 

 

「精緻窮」的世代?

 

 

一份AI大數據分析研究指出,在台灣,1997年後出生的數位原生代,Z世代(Gen Z),對職場變動抱持開放態度,多為創業或斜槓(兼職)的狀態。同時,這群人也享受著「精緻窮」的生活模式,相較於前幾個世代的人,他們更注重娛樂、旅遊,追求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。

 

 

 

 

根據報告,Z世代約有350萬人,通過分析2023年全年兩千四百多萬則網路發文,可以看出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。剛進入職場的他們即使收入不多,仍注重娛樂、運動等方面的滿足。

 

 

 

 

匱乏心態下的奢華假象

 

 

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這種現象背後有可能是稀缺心態(Scarcity Mindset,或稱匱乏心態)在作用。因為現實生活中缺錢,這些人更加在意財富,於是試圖在他人面前營造精緻、有錢的形象。

 

 

 

 

社群媒體普及

 

 

許多人長期關注名人網紅的精緻生活,當他們自身處境與另一種參照物相比處於劣勢時,便有可能產生「相對剝奪感」,而為了消除這種情緒,就可能透過購買名牌、高級消費等行為,滿足自己追求同樣生活水準的慾望。

 

 

 

 

整個社會氛圍都在刺激外在消費,買房對多數人來說又是難以達成的夢想,於是很多人抱持「與其存錢不如活在當下」的想法。

 

 

◎怎麼擺脫「精緻窮」?

 

 

改善精緻窮,須從心理和行為上同時入手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
 

1.釐清生活目標、價值觀

 

專注追求真正重要的事情,減少對短期快樂的依賴。

 

2.培養嗜好

 

投入不同興趣,找到其他快樂方式、而非依賴物質滿足。

 

 

 

 

花錢買快樂是一種短期滿足,應在短期和長期的快樂間取得平衡。這樣即便物質不富有,透過心理滿足和實現生活目標,仍能過得豐富充實。